GoSpaceX Logo

灾难性故障:星舰S36的终结

2025年6月18日,原定执行第10次飞行测试的星舰S36,在地面静态点火测试的准备阶段发生爆炸,对星舰计划及NASA的登月时程投下变数。

事件日期

2025年6月18日

中部时间约晚间11时

测试载具

星舰 S36

第二批次 (Block 2) 设计

最终结果

完全损毁

测试场地严重损坏

第二批次的连锁挫折

S36的失败并非孤例,而是近期第二批次星舰原型机一系列重大异常的延续。点击下方时间点以检视各次事故的详细信息。

根本原因分析:新的故障模式

初步调查指向一个前所未见的故障来源,与先前因引擎或飞行控制引发的问题截然不同,这可能暗示第二批次设计存在更深层的挑战。

马斯克的初步推测:COPV 失效

SpaceX执行长伊隆·马斯克指出,原因可能是一个位于酬载舱内的复合材料缠绕压力容器(COPV)在低于设计压力下失效。这个容器用于储存高压氮气。

  • 首次发生:若证实,将是此设计首次出现此类故障。
  • 与猎鹰无关:此COPV设计与猎鹰火箭系列完全不同。
  • 减重关联:故障可能与第二批次为达性能目标而进行的激进减重策略有关。

S36 载具结构示意

鼻锥
酬载舱
COPV
推进剂罐

<-- 疑似故障点

连锁效应:从德州到月球

S36的爆炸不仅是硬件的损失,其影响广泛,触及星舰开发时程、NASA的登月任务,以及监管机构的信心。

第一批次 vs. 第二批次:可靠性对比

数据显示,第一批次(Block 1)的飞行测试相对成功,而第二批次(Block 2)至今全部失败,凸显了新设计迭代可能引入了系统性问题。

对NASA阿耳忒弥斯计划的影响

星舰是NASA阿耳忒弥斯计划的载人登月系统(HLS)核心,其持续的延误与失败,正严重威胁预计于2027年中的登月任务。

关键合约

~$40亿美元

SpaceX与NASA签订的HLS开发合约

重复的挫折可能迫使NASA投入更多资源于蓝色起源等替代方案,以分散风险,确保美国能重返月球。

开发哲学 vs. 监管现实

SpaceX的“快速失败,快速迭代”策略旨在加速开发,但频繁的重大事故引发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多次强制调查。这在实际上减缓了计划进度,形成了开发速度与安全监管之间的紧张关系。每一次爆炸都意味着数个月的文书工作与计划停摆,挑战了此开发模式的根本效益。

结论与展望

星舰S36的爆炸是一次重大挫折,但也在SpaceX的开发理念中是可预期的。事件凸显了三个核心挑战:

  1. 技术挑战:新的COPV故障模式表明,在追求轻量化与高性能的过程中,星舰第二批次的设计可能已触及材料或结构极限,暴露出新的弱点。
  2. 计划延误:载具与测试台的双重损失,加上可预见的FAA调查,将无可避免地推迟第10次飞行测试及后续时程,并直接冲击NASA的阿耳忒弥斯计划。
  3. 战略矛盾:“快速失败”的开发模式与严格的监管要求之间的摩擦正日益加剧。如何在加速创新的同时确保足够的可靠性以维持监管与合作伙伴的信任,是SpaceX面临的关键课题。

展望未来,SpaceX必须彻底解决第二批次的系统性问题。星舰计划的最终成功,不仅取决于火箭能否飞得更高,更取决于它能否稳定、可靠地重复飞行。